北大教授胡泳,曾是学术界的泰斗,事业有成,家庭和睦。
2021年,母亲被确诊患上阿尔兹海默症,胡泳的生活轨迹从此彻底改变。
从一位备受尊敬的教授,变成了一位24小时不眠不休的照护者,生活中充斥着屎尿屁的琐碎日常和无尽的精神折磨。
成24小时女佣
胡泳原本的生活是很多人羡慕的典范。
他不仅是北大的知名教授,学术成就斐然,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。
工作日的白天,他会站在讲台前为学生们授课,研究室里总是堆满了各种学术书籍和未完成的课题,思想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。
而回到家中,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正在上中学的女儿陪伴,生活平静而温馨。
然而,2021年的某一天,一通电话打破了这看似完美的平衡。
这通电话来自医院,内容简短却足以改变一切——他的母亲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,病情已逐渐恶化。
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,胡泳一向是母亲的骄傲,母亲健康时经常自豪地提起这个在北大教书的儿子。
但如今,她的思维却开始混乱,记忆碎片化,甚至无法再清晰地辨认他。
胡泳心里非常清楚,照顾母亲的任务将是沉重而持久的负担。
但作为一个已经中年的男人,他的责任不只限于此:
女儿还未成年,正处于人生关键的学习阶段;他的学术生涯也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,多个研究项目需要推进。
他不能,也不可能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母亲的看护上。
在母亲病情确诊后,胡泳迅速叫来了远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和姐姐,三人围坐在父母家中开始了一场艰难的家庭会议。
面对母亲的病情和日益衰弱的身体,三人意识到他们必须做出一个共同的决定:是否将父母送到养老院?
“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,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去照顾父母。”胡泳的哥哥率先发言。
金年会体育app下载官网
姐姐也点了点头,虽然不忍心,但现实确实摆在眼前。
几人经过一番商讨,最终一致决定寻找一家条件良好的养老院,希望能够为年迈的父母找到一个适合的安身之所。
几天后,胡泳与哥哥姐姐一起,走访了几家养老院,终于在北京二环附近找到了一家设施齐全、护理服务优质的养老院。
这里有专门为失智老人提供的护理人员,24小时看护周到。
但当他们将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时,母亲却显得异常抵触。
“我不去,我还能照顾你爸呢!”
母亲虽然已经开始时常忘事,但在这件事上,她的态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度格外坚定。
她坚持认为自己依然可以独立生活,甚至还能做些家务,帮助照顾老伴。
那一刻,胡泳意识到,无论如何,他都无法强迫母亲违背意愿去养老院。
母亲的倔强,让胡泳进退两难。
一方面,他清楚母亲的自理能力正在急速下降,未来的病情只会愈发严重;
另一方面,他无法面对强迫母亲接受她并不愿意的选择。
最终,胡泳做了一个折衷的决定:不送母亲去养老院,而是聘请一位专业的保姆来负责日常照料。
保姆的到来暂时让胡泳松了一口气。
母亲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健谈,但至少她依然在熟悉的环境里,与父亲相伴,生活看似恢复了某种平衡。
而胡泳也得以继续投入到他的学术研究中,日常的课程、论文写作和项目申请再次填满了他的生活。
这种看似暂时稳固的局面,远没有他想象的那般坚固。
疫情的阴云悄然逼近,一场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。
疫情之下,责任的重压
2022年,全球疫情来势汹汹,北京也未能幸免。
街道变得空旷,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踪影,街边的店铺纷纷关门,整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。
胡泳所在的北大,课程全面转为线上授课。
他也不得不关上教室的大门,通过电脑屏幕为学生们讲授知识。
而与此同时,一种无形的焦虑正渐渐渗入他的生活。
这一年的春天,胡泳家中的保姆提出了辞职。
她原本是外地人,疫情让她无法安心继续工作,最终决定回老家照顾自己的家人。
胡泳虽感到无奈,但能理解她的决定。
面对疫情的威胁,谁都希望保护自己的家庭。
保姆离开后,胡泳试图通过家政公司再找一位替代者,然而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,合适的保姆不仅难找,而且风险也随之而来。
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和儿子,胡泳深知病毒的危险性。
他母亲年事已高,且患有阿尔兹海默症,身体虚弱,免疫力低下,一旦感染新冠病毒,后果不堪设想。
为了母亲和父亲的健康,胡泳权衡再三,最终决定不再聘请外人,自己亲自照顾父母。
母亲的病情持续恶化,她已经不再认得他,每天的生活完全无法自理。
作为儿子,他不仅要面对母亲逐渐失去的记忆,还要亲手承接她日常生活中所有琐碎且复杂的照护任务。
胡泳每天的时间,被彻底切割成了无数细小的片段。
早晨,天刚蒙蒙亮,他就得起床准备母亲的早餐。
母亲现在无法咀嚼较硬的食物,胡泳需要将饭菜打成糊状,一口一口喂她。
为了避免食物弄脏母亲的衣物,他小心翼翼地给她系上围兜,然后耐心地喂金年会体育app下载官网她吃完每一口。
然而,这并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。
母亲时常把食物吐出来,或者不愿意张嘴,胡泳只能反复哄劝,尝试找到合适的节奏。
照料母亲并不只是喂食这样简单的事,由于阿尔兹海默症的影响,母亲逐渐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。
她的行动能力变得极其有限,甚至无法独自行走,每次从床上起来,胡泳都需要将她小心地挪动到轮椅上,然后推着她在房间里稍作活动。
随着她病情加重,大小便失禁成为了胡泳生活中的常态。
他必须为母亲更换尿布、清理排泄物,而这往往是一天中最艰难的部分。
在清理的过程中,胡泳有时会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无力感涌上心头。
作为一个曾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学者,他的生活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每天的时间被清理屎尿、喂食、陪伴母亲打发时间所占据。
母亲的病情让他逐渐失去了作为“儿子”的身份,他不再是母亲熟悉的那个北大教授,而仅仅是一个为她处理日常生活的照护者。
胡泳没有太多时间去细想自己内心的失落和痛苦,母亲的一天几乎都是在床上度过的,夜晚的照顾同样让他疲惫不堪。
由于母亲的认知能力受损,她时常半夜醒来,喊叫不休,甚至试图自己下床走动。
为了避免她摔伤,胡泳不得不一夜醒来几次,随时观察她的状态,安抚她重新入睡。
白天的琐事与夜晚的失眠交织,让他的精力迅速被消耗殆尽。
他深知,母亲的病情已无法逆转,作为儿子,他是母亲唯一能够依赖的依托。
绝望与内心的无尽挣扎
胡泳并不是没有过崩溃的时刻,某个深夜,母亲突然开始大声哭喊,不肯安静下来。
她在混乱的情绪中试图下床走动,尽管她的腿已经无法支撑她的身体。
胡泳赶紧冲过去将她按回到床上,试图安抚她。但母亲的哭喊却丝毫没有减弱,反而更加激烈。
他紧紧攥着拳头,尽力控制住自己,泪水在眼眶中打转。
“为什么是我?”这个念头一闪而过,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自责。
他知道,作为儿子,他不能有这样的想法,不能在母亲最需要他的时候退缩。
胡泳曾经尝试过寻求帮助,他和哥哥姐姐通话,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安排,分担这份重压。
可是,他的哥哥在外地工作繁忙,姐姐则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,无法抽身前来长时间照料母亲。
尽管他们都表达了关心,但最终的实际照料工作还是回到了胡泳一个人身上。
撕开的伤疤,谁能缝合?
胡泳的生活,似乎在无尽的照料中找到了某种“平衡”,然而这种平衡是脆弱的,也是无法持续的。
日复一日的劳作和母亲的病情恶化,逐渐压垮了他。
他曾以为自己可以默默承担一切,直到现实让他明白,这份重担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。
胡泳教授的故事最终在网络上被曝光,不是因为他主动寻求关注,而是由于一次无意中的吐露。
在与一位朋友的交谈中,他深深的无力感溢于言表,朋友看着曾经满腹经纶、思维敏锐的胡泳,如今被生活压得满身疲惫,心生震动。
她决定写下这段故事,希望能唤起公众对家庭照护者这一群体的关注。
胡泳教授的故事一经披露,立刻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。
很多人感到震惊:一个在学术界有着显赫地位的教授,竟然因为照顾年迈的母亲,不得不放弃了大部分的事业和生活,陷入了如此艰难的境地。
这让无数人开始思考,学术精英尚且如此,普通人又该如何面对?
令胡泳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是,他的故事不过是冰山一角。
这一事件不仅揭开了他个人的生活困境,还像一把刀,撕开了隐藏在社会角落中的巨大伤疤——全国4400万家庭照护者的无声挣扎。
很多人通过胡泳的故事,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
社交媒体上,数以万计的评论涌现出来,很多家庭照护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。
有些人讲述了如何在照顾痴呆父母的过程中放弃了工作,有些人则提到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养老院,只能辞职回家,变成了“24小时的家庭护士”。
在,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冲击,家庭成为了照护老人的最后一道防线,
而这道防线,正在以牺牲无数个家庭成员的幸福为代价。
“谁来关心我们?”这一问题在胡泳的心头萦绕了很久,而同样的问题也在无数照护者的心中盘旋。
胡泳教授,曾在北大的讲台上滔滔不绝,如今却被困在家中,每天与屎尿为伴,连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都难以找到。
通过媒体的报道,他看到了无数家庭在面对类似的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无奈。
他明白,自己的母亲不过是4400万老年人中的一员,而他自己,也只是这4400万照护者中的一个缩影。
在社会上,他的身份是北大教授,但在家中,他只是一个疲惫不堪的儿子,一个在责任和爱之间不断挣扎的照护者。
信息来源:成为24小时照护者的北大教授为何被刷屏——澎湃新闻北大教授刷屏背后,4400万失能老人谁来照顾?——决策与信息杂志